纳通医疗—微信人工智能答疑平台的搭建
发布时间:2020-01-17 信息来源:智享会 浏览次数:
焦洋 人力资源经理(共享服务中心) 纳通医疗集团
业务背景
为更好地支撑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提高人力资源组织运营效率,
公司于2010
年将人力资源组织结构正式调整为三支柱模式,其中共享服务模块以员工法定福利、薪酬代发为切入点,逐步对员工日常福利、人事代理、员工在职手续等易于规范化、形成规模化效应的业务归入服务范围。除了在服务范围方面的拓展,提升服务效率也是纳通医疗的主要工作目标,提高业务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优化传统工作流程,减少人员投入是企业的主要努力方向,微信智能答疑平台的搭建就是尝试之一。
建立微信移动端的出发点
公司层面对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很敏感,希望人力资源等传统部门能够主动了解智能技术,有机会可以实现部分应用。
部门层面的确存在部分简单的、重复的事务性工作占用了大量人力资源,希望借助技术工具释放人工。
单独采购外部问答系统(机器人)成本高,推广难度大,而且须经过本地化开发。
微信端功能全面,适用性强,方便定制化,对于人力资源部门而言技术门槛不高。
微信移动端处理的问题类型
简单的能够直接回答的问题:通过关键词提取、识别实现一问一答。
复杂的问题口语化的问题:利用试探性回答,明确员工实际需求, 逐步引导员工将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问题回答,或引导到指定人员进行人工回答。
微信移动端搭建流程
需求收集
共享服务技术人员需先和一线业务人员进行沟通,明确以下内容:
日常员工经常咨询什么?
哪些问题问的最多?
员工抱怨比较多的有哪些?
根据员工的反馈确定哪些模块实施优先级,明确这些问题的复杂程度进而为后续关键词搭建提供基础。
需求分析与归类
模块划分:将收集到的问题根据具体内容归类至不同的人力资源模块。
难易度划分:根据问题本身的逻辑复杂度,划分为简单问题为复杂问题。
问答设计:简单问题直接设置问答,复杂问题进行逻辑分解,拆分为多个简单问题。
拆解关键词示例:公积金
|
引导:您是想了解公积金业务么?
|
分支1:是想了解公积金支取呢?(请回复1)
分支2:还是公积金转移呢(?请回复2)
分支3:还是想了解公积金缴纳政策?(请回复2)
|
如果员工回复公积金支取或回复“1”:
分支1:您是想了解买房支取呢?
分支2:还是租房支取呢?
分支3:如果您目前不确定支取类型,也可直接咨询XXX(他的联系方式为XXXX)
|
建立关键词模型
在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规整后,纳通SSC将问题中的关键词提取, 搭建了关键词模型。这一模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在后续的试运行及使用中不断改善。
功能测试
共享服务的技术人员会首先邀请一线HRBP 进行内测,通过后台聊天记录可分析员工是否得到有效答案,对于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优化, 在此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点是用词的口语化以及关键词模型不全。
针对员工咨询时用词口语化的问题:纳通SSC
会结合员工试用时所使用的具体词汇,进一步修改关键词模型。如“报销金额”是关键词库中原本存在的专业术语,而在员工的日常应用场景中,
很可能还会出现“报多少钱”、“能报多少”等相对口语化、生活化的表述。此时该问题所对应的关键词模型,共享服务会评估关键词有效性,将专业但无效的关键词替换掉。
对于在测试的过程中会出现微信移动端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后台场景模拟,对于未涉及的问题进行关键词补充,初期为方便落地共享人员会承担部分人工答疑功能。
移动答疑平台的应用价值
无时间限制:平台可提供24 小时不受限制的自动答疑服务;
无空间限制:员工可在任何场景通过平台获取所需政策信息;
无人员限制:一个平台可同时为多名员工提供即时服务,除初期关键词模型搭建过程中需要人工投入,随着词库的完善人工投入递减;
沟通有效性:与直接和人沟通不同,员工和系统互动的过程敏感度较低,更容易真实表达内心的真实诉求,因此微信平台可作为人力资源了解员工实际需求的一个窗口,同时我们利用一些数据统计手段,对于员工经常问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后续政策拟定提供参考。
评估指标
访问量
访问人群
有效问答量
员工反馈与满意度
未来发展趋势
共享服务日常业务多集中于简单的、重复的可批量处理的业务上, 这部分业务对于信息化技术切入有着天然的优势,将业务流和事物流交给技术,将时间和精力还给人,让HR 人员有余力去做更多的战略性工作是未来的出路。
启示与建议
首先一个意识上的转变是信息化技术实际上离HR 很近,未来对于HR 业务影响也远远比想象的要更有深度和广度。所以在面对新的事物过程中首先不要武断的拒绝,实际上放低姿态去尝试一下会发觉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第二个就是一定不要回避客户的需求,哪怕客户需求更多的是以“抱怨”的形式和HR 见面,抱怨往往就是裹着粗糙石壳的玉石原石。需求就在里面,直面抱怨,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共享服务从业人员创造价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