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业务,提升效能——基于任务管理的核心团队激励

发布时间:2022-04-22   信息来源:人力资源智享会   浏览次数:

内容来源/李小路|人力资源总监|中兴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背景


当前环境变化迅速,“事”和“人”都在变。在“事”的方面,第一,行业开始融合,人力资源工作与外部合作越来越多;第二,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不同行业之间;第三,工作任务本身的目标逐渐模糊,很难准确定义;第四,工作任务所在的环境也在变化,包括业务模式调整和客户需求变化等。在“人”的方面,第一,信息时代下,信息更加碎片化,需要选择性进行浏览;第二,知识结构快速迭代,知识更加多元化,整合性也更高,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纵向能力和横向能力均需提升;第三,任职的概念逐渐弱化,现在已不再适用。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激励方式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难题,比如“人”的能力、工作任务成果贡献、任务的难度和岗位的稀缺性,但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于价值贡献,无论能力如何、成果贡献多少、任务难度多大、岗位需求如何,终归是要对企业有价值贡献。此外,环境和制度流程也会影响整体的激励。因此,为了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基于任务的激励模式,将“人”、任务和环境进行有机结合。


基于业务的任务管理


受环境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通过制定KPI激励员工,目前而言,给员工分配任务是相对更好的激励方式。


 任务管理的优势

任务管理有一些较为明显的优势,主要在六个方面:

任务完成带来的成就感

驱动自我管理

有效控制

目标明确

任务完成情况易衡量

任务完成情况员工易接受

任务管理的框架


图1是任务管理的框架,这实际上是一个公司整体的运营框架,能帮助领导进行任务管理。



图1 任务管理的框架


 任务管理实践案例

任务管理并非全面覆盖,而是只针对公司的核心团队。通常将任务分为公司级、部门/领域级和项目/团队级三个层级,均包括组织绩效目标、公司级任务、关键项目/任务和经营任务。组织目标、公司级、经营任务是公司最关心的,因为公司级的任务是基础,只有这一层级的任务都得到解决,公司才能更好地达成目标,支撑公司级当期、中长期发展,而部门/领域级的任务则可以保障公司正常运营,完成当期目标,项目/团队级则主要根据公司及部门的任务,开展相关的各项任务,具体如图2。



图2 核心团队的任务管理


在进行任务管理时要有取舍,更多关注重点任务,以免任务泛滥难以管理。确定重点任务后,所有的任务都会形成一个看板,三个层级的任务看板层层相连,通过三个看板能够看清楚公司的整体运营状况。每个任务需要进行明确的定义,具体如下:


 执行者:任务的主要执行落实和推动人,设置唯一执行人员

 参与人: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协同推进和需要参与落实的角色,可以设置多名人员

 最终负责人:任务的最终负责人,设置唯一负责人员

 任务验收人:对任务最终完成情况进行验收的角色,可以设置多名人员

 标签:公司级、部门/领域级、项目/平台级;基本任务、挑战任务

 任务验收标准:衡量任务完成的标准(尽量量化)

 任务目标:基本/挑战任务的目标(尽量量化)

 任务进展:按百分比反馈任务完成进度(根据任务完成进度进行估算)

 任务验收结果:验收人的评价打分:5、4、3、2、1

 任务结果管理


任务关闭标准是任务验收人验收通过,共经历三个步骤,具体如下:


 任务执行者发起任务验收

发起验收条件:执行者按照任务验收标准反馈任务完成结果

验收方法:任务负责人确认后由验收人进行验收


 任务验收人验收任务

验收人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任务评价,评价标准:

5分,杰出,远超出目标

4分,优秀,达到目标,部分超出

3分,良好,达成目标

2分,一般,部分达成目标

1分,待改进,远低于目标

任务重做/追加


 任务执行者关闭任务

验收人给出验收评价后,根据验收情况,若不需要直接做成追加任务,执行者关闭任务


激励链接业务


任务管理可以将任务汇总,汇总之后如何激励就成了重点,可以参考双因素理论链接业务进行激励。


 激励与业务的融合

一个任务能否完成受很多因素制约,可以通过加减法分项进行调整,浮动区间为上下10%,另外还有工作挑战系数,有些工作难度很大,虽然也不至于无法完成,但依然会对其进行一定调整,浮动区间在0.6~1.5。同时也会衡量一个人整体的态度和能力等方面,最终得出核心成员的价值贡献。这其实相当于是将任务汇总起来,汇总之后再依托双因素理论进行激励。


图3 激励打分规则


 激励的模式与创新

双因素理论的使用带来了很多启示。首先,采取了激励措施并不一定带来满意,要注意保健因素,消除不满、怠工和对抗,保健因素不能提升满意,不能激发工作积极性。其次,欲使奖金成为激励因素,必须使奖金与工作绩效相联系,如果采取平均主义,奖金就会变成保健因素。再次,某一岗位,如果长期为一个人,没有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惰性会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应设置竞争性的岗位,并把竞争机制贯穿到工作过程的始终。最后,奖励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激励时必须注重多种激励方式的综合运用,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合理而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是企业激励、留住人才的基本方略,精神激励中学习型组织是典型的精神激励模式:通过培养员工自我超越的能力,打破旧的思维限制,创造出更适合组织发展的新的心智模式,为整体目标和共同愿景努力。



图4 激励的模式


 基于任务结果的激励

不同行业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也不同,基于任务的激励时更多强调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方面入手,如图5,短期激励主要是月度/季度/半年度,关注点在任务,以过程奖励的方式进行;中期激励为年度/3-5年,关注点在能力和人才稀缺性,奖励发放形式为年终奖/递延奖金;长期激励为5年及以上,关注点在公司人才战略、能力和人才稀缺性,激励方式为股权激励。



图5 基于任务结果的激励


发展与创新


激励无非就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强调善用更小的激励,精神激励则更关注人性。无论是哪种激励方式,都要在业务一线使用,而非在公司整体层面运用,因为公司层面更多是制定政策和提供资源以推动业务使用,要深入扎根业务,发挥激励效能。基于任务的激励其实很简单,只需“经营仪表盘——经营任务——任务评价——激励应用”四步,一句话总结:任务完成得越好,得到的激励就更多。但是如何进行下去其实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每个企业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在实践中也应该选择本企业适用的方法,最适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您好,欢迎申请加入智享会!期待智享会和您一起成长!

立即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