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人才数据运营与管理实践

发布时间:2022-03-25   信息来源:智享会&FESCO《人力资源数据运营与管理》   浏览次数:

内容来源/Luc Jiang | Regional Practice Lead People Insights APAC |罗氏


罗氏是全球制药和诊断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通过推动科学进步,改善人类生活。结合了制药和诊断两大业务的独特优势使罗氏集团成为个体化医疗的领导者,通过个体化医疗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作为一家医药企业,罗氏在“用数据说话,科学决策”的探索上已有较为深厚的基础,随着数据价值在业务决策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罗氏亚太区人才分析与洞察团队[1]也在致力于更进一步探索,通过罗氏全球数据的整合,将总部成熟的数字化产品和模型部署在包括中国以内的亚太区各个国家,推动人力资源数据更好地助力业务决策,小跑步进入数据3.0阶段。


数据3.0阶段实现的“前提条件”


一、形成数据驱动决策的文化

从组织文化层面上,HR团队和业务团队要倾向于依赖数据做人事决定,并在发现业务问题后愿意寻求PI团队的支持和帮助,依靠数据寻找解决方案。简而言之,组织内部要形成用数据驱动决策的文化。

1

“先天”文化+“后天”干预

在罗氏,一方面是自身文化的影响,作为一家医药企业,内部如医学部、研发部等多数部门都倾向用客观的信息做决策。


另一方面,HR也会主动干预。罗氏PI团队中的“洞察伙伴”与HRBP不仅会在与业务的日常沟通中进行数据产品介绍,而且会针对业务的困境和痛点,找出能够助力的部分,并开发数据产品帮助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当业务遇到困境并主动寻求帮助时,通常会下意识地预设方案,PI团队则需要抛开业务的常规“预设”,不断寻找和校验出现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再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当业务遇到的困境能够依靠数据方案得到解决后,会信任并再次依赖PI团队,这样的正向反馈能够帮助数据驱动决策的氛围形成。


二、储备专业PA人才

在人才准备上,处于2.0阶段的企业,通过小规模的团队(甚至只有1-2位专业人才),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数据助力决策。而要实现3.0阶段的企业,需要一个更为集成、且内部有专业分工的中大规模团队。罗氏PI团队主要由四种角色构成:

1

数据工程师:数据工程师负责管理数据管线和数据架构,从各个系统中集成数据,再依据数据科学家的需求进行数据派发;当数据科学家的模型回传后,数据工程师需要将数据推送到最终的解决方案中。

2

数据科学家:负责机器学习建模、假设检验等数据科学方面的工作。在整个过程中,数据科学家需要基于预测和检验结果不断与数据工程师调整数据的链路,并将最终的解决方案回传给数据工程师。


这张图片形象地展示了数据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的关系

3

洞察伙伴:主要负责向业务介绍数据产品,与HRBP共同了解业务的痛点和需求,并收集意见反馈。当形成数据产品解决方案后,洞察伙伴也负责帮助业务部署和实施。

4

组织行为学专家:组织行为学专家能够使用行为学的分析方法,通过量化的主观因素,探讨员工的心理、动机和行为对于组织的影响。他们会通过(而又不局限于)问卷和测评的手段,了解个人的特质和主观感受,并揭示其与他在组织中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些量化的主观数据甚至能为预测建模、假设检验和个性化推荐服务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源。


三、具备数据平台

3.0阶段对于系统和平台的基本需求,多数企业在2.0阶段就已基本实现。即企业需要一个能够存储打通后的所有数据的平台,可以是数据湖或数据仓库[2]。但考虑到3.0阶段的运算和落地需求,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在专业算力服务和产品搭载平台上的投资,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需求,购买实体或虚拟服务器,以及云计算平台。


而数据打通本身的难点其实在于企业所选择的管理系统适不适合数据打通。早期企业在上线HR系统时,往往只考虑系统的易用性或者用户友好角度,在PA团队建立之前,企业不会考虑数据是否能够从系统中提取出来,这就造成了当PA团队在打通系统时,发现许多HR系统不具备数据提取功能,从而造成打通的困难。当前企业在上线新系统时,都需要有一定的流程去衡量和考核系统是否具备方便提取数据的功能,方便后续的数据集成。

罗氏PI团队的产品化方案


罗氏当前数据分析的核心概念是实现产品化,即针对HR经常性发生的流程和场景中所反馈的核心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后开发出产品化的解决方案,并在后续使用中不断迭代和更新。对于非经常性发生的流程和场景,如新业务扩展等,企业更多以项目制的方式跟进,按照项目需求获取特定业务数据,从而给予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罗氏当前产品化的解决方案主要为以下八类:

#1

 调研平台

平台当前更多用于员工离职调研,主要调研员工的离职原因及对组织的满意度。此外,罗氏也想将它作为全球化员工体验的调研平台,针对员工入职、培训、新岗位适应等各个阶段的体验给出调研反馈,帮助各职能部门改善相应的流程,以帮助员工获得更好的体验。此外,通过动态实时地收集员工对于公司的感知数据,罗氏也会将其作为新的维度运用到各类预测或推荐模型中。

#2

稀有技能(Niche Skill)识别

基于用户的反馈,PI团队意识到组织业务和招聘方向对于部分新技能或稀有技能的需求越来越凸显。因此,PI团队提供了“识别具备稀有技能人才”的数字化产品。借助外部供应商提供的语义库,检索和识别候选人或员工简历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寻找出内部具备稀有或特殊技能的人才在哪里,为业务在有需求时提供相应的人才。

#3

预测模型

离职风险预测模型

离职风险预测模型能够帮助业务部门提前识别存在离职风险的员工,并通过提前干预保留关键人才。以往的离职干预方案中,业务部门考虑更多的通常是升职与加薪。罗氏的离职预测平台提供了不同方案,使用者选择每一方案后,可以直观地了解该方案(如升职、加薪)是否能够降低该员工的离职风险。若升职加薪对于该员工的风险干预不起作用,业务部门使用者需要考虑其他方案如帮助该员工完善职业规划,或考虑员工离职后的工作交接情况等,从而减少业务部门单一进行升职加薪所造成的不必要成本支出。


离职预测模型所选取的维度,不同公司及行业会有所不同,罗氏当前主要从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及团队的稳定性和市场热度评估员工离职风险。



离职预测平台截图


职业发展预测模型

职业发展预测模型主要从员工历史绩效、个人画像和工作经历等维度进行建模,评估员工个人职业发展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罗氏处于转型阶段,内部也创造了许多新的岗位,企业鼓励每个个体能够获得更多发展,而非从单一业绩维度对员工进行评估和给予晋升。职业发展预测模型能够帮助识别出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与特质,并鼓励管理者在考虑员工晋升和发展时跳出常规指标体系构成的考核维度,融入更多自我判断及从新的视角观察员工的个人发展,从而帮助每个个体与组织的共同成长。

#4

组织网络分析(ONA)

ONA能够帮助管理者了解组织内部员工之间的联结情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现项目化的网络分析,评估员工在不同项目之间的联结和互动情况。第二阶段企业计划实现的是扩展到员工日常工作的网络分析。ONA能够帮助管理者判断组织中潜在的管理风险。例如,新员工入职后长时间未与团队建立联结,融入性差,管理者可以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也可能出现某些员工被联结的频率过高,负担较重,这时也需要对其适当“减负”。


第二阶段的实现获取员工日常工作的信息授权尤为关键,信息的收集有主被动两种渠道。被动渠道收集的数据如日程、邮件等,员工未必愿意授权,因此企业可以提供一些附加值服务,例如帮助员工分析日程,优化会议管理等。但被动渠道收集的数据反映的只是员工常规工作联结,不能反映全面和真实情况,因此主动渠道的收集更为重要。主动渠道收集企业通常通过问卷形式,让员工主动罗列日常中联结较多或较为重要的互动同事,并匹配一定的机制,能够有效增强员工的参与度。


ONA中找到的一个自发形成的工作网络

#5

“轻推”服务

轻推服务是PI团队帮助COE识别哪些人群需要相关的应用场景服务,并从技术层面上实现对这部分人群的定向推送。举例来说,当经理想要学习领导力和敏捷化管理等技能,轻推服务每周会向经理推送简短的技能Tips。初入职的新员工,需要掌握和了解内部的系统和规章制度,轻推服务会将简短的学习内容推送给员工。同时,员工可以通过平台反馈服务体验及所获取信息的有效程度。PI团队根据反馈改进服务,并进一步追踪服务是否对员工产生了影响。在整个轻推服务中,COE负责推送的“内容”制作并识别哪些人需要获得推送,PI团队从技术层面上实现服务的推送、追踪和改进。

#6

生产力管理工具

PI团队通过分析员工的会议数据,帮助员工了解自己每周的会议占比及与同事间的联结情况等,给到员工如何优化时间管理的指导。同时,针对员工授权的这部分会议数据,PI团队会展开更进一步的分析,例如,什么样的会议会帮助员工提高绩效和产出;内部不同组织中员工平均会议时间占比;是否存在部分员工工作量过载的情况等,并在后续面向管理层提供更多分析。


生产力管理工具提供给个人用户的分析报告



[1] 罗氏人才分析与洞察团队,英文名People Insights,简称PI团队。后文提到的PI团队均特指罗氏PI团队。后文中的PA团队则泛指从事人才分析职能的团队


[2]在当前的实践中,两者的区别已经越来越小。



来源:智享会&FESCO《人力资源数据运营与管理》


您好,欢迎申请加入智享会!期待智享会和您一起成长!

立即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