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转型中的人才升级之路—台达集团在智能工厂转型中的人才培养实践

发布时间:2020-01-17   信息来源:智享会   浏览次数:

内容提供/ 林正彬 |中国区人资长 |台达集团

导语:在技术盛行的时代,传统主要靠人力进行流水线作业的工厂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其快速发展的需求,以技术为依托的“智能化”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任何工厂如果不能对这一趋势做出迅速反应,必然会被淹没在它洪流中。在探索智能化转型这条路上,台达及时调整其方向并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成为这条路上的先行者。

公司档案

台达集团创立于 1971 年,是为全球电源管理与散热解决方案的领导厂商。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迁,台达长期关注环境议题,秉持“环保、节能、爱地球”的经营使命,持续开发创新节能产品及解决方案、不断努力提升产品的能源转换效率,以减轻全球变暖对人类生存的冲击。近年来,台达集团已逐步从关键元器件制造商转型为整体节能解决方案提供者,并深耕“电源及元器件”、“自动化”与“基础设施”三大业务范畴,其业务足迹已遍布全球。


1.png

图1. 台达的业务足迹


转型背景

台达作为一家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身处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不得不根据市场以及商业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技术”、“智能”、“自动化”成为传统工厂在探索其未来出路时热度极高的关键词。而台达对这一趋势比其他工厂又多了一分敏感,为紧紧抓住这一变化趋势,台达适时地提出“台达智能制造(DSM:Delta Smart Manufacturing)”这一转型目标。

确定转型方向

其实,智能化与我们通常讲的自动化有所差异,举个例子,过去工厂中的设备出了问题的话,就会亮红灯,由工人去重启才能够重新运行,这只是做到了自动化。现在智能工厂要做到的是在自动化设备中增加感应隔帐,当有外力施加于隔帐区域时,它不会停止,也不需要人工重启,而是自行继续下一步的运作。在台达开启智能化工厂转型之前,其HR团队便做了一系列调查,并最终确定了HR在转型过程中的3大工作方向,即人才结构调整、组织调整、技能转型升级。人才结构的变化首先表现为生产一线操作人员数量的减少,即达成5年内将工厂生产一线操作人员降至现有人力10%的目标。人员的减少必然带来其组织结构的调整,提高组织弹性,发展模块化组织,跨组织协作以及远程组织监控等。人才技能需求的变化则与智能化过程中人才角色定位的变化紧密相关,角色的转换与升级必然带来对新技能的需求。明确3大工作方向之后,台达的HR团队着力从人的角度出发,致力于选拔并培育出一批符合智能化工厂发展要求的高级人才。具体来看,其主要从对人才的选、训、用、留4个方面入手,其中对于人才的选拔及培训为其工作重点,同时也是对用人及留人部分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用人及留人的部分,台达主要通过推动差异化的薪酬体系以及通过改善员工的住宿条件,提升员工在社区的生活质量等方面来实现。

选才

为了应对人力结构的转变,台达首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识别出能够支持其向智能化工厂转型的技术要求,同时为了能够有稳定的人才供给,台达开启了与各大院校的深度合作。

确定人才技能需求

因应DSM发展需要,对员工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技,包括机械手应用、演算法分析、通讯传输、PLC编程等,人才结构亦随之调整。以吴江厂为例,人员分为班一线操作工、班组长、技术员、工程师、管理层,随着自动化进程的推进,一线操作工的比重将大幅下降,现场设备维护管理之工程师比重将逐步加大。在技能培养方面,着重在电机技能、机械手技能及软体技能培养;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在满足工厂技能需求的同时,也拓宽了员工职业发展通路。

另一方面,为满足工厂对于工程师的需求,台达积极地通过外部招聘搜寻符合其标准的人才,而校招正是其优质人才输入的重要渠道。

升级人才供给渠道:校企合作

高校是人才来源的重要渠道,台达多年来在校企合作方面潜心深耕,建立定向电子班、机械班,建立不同等级之实训室,开展班级、校级甚至国际性技能大赛,将企业人才选、训、用、留的触角提前介入,且落至实处。

为了确保定向培养班中的教学老师充分了解其产品,台达每年会面向院校老师开展“双师研习营”活动,即邀请合作院校的老师来到企业,参观生产现场,了解企业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并进行产品知识、专业技能培训,促使院校老师更加了解台达的理念及需求并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渗透进去。

2.jpg

图3. 台达编制的教材及在高校中的实训室

育才

对于人才的培训可以说是整个转型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一方面,随着工厂的转型,纯粹手工类的工作终将被机器取代,公司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也出现变化,因此会做相应的人才转型培养,另一方面,响应国家针对自动化人才的需求提出的技能人才发展计划,台达也通过一系列措施更稳定地留住自动化人才。

核心技能发展

台达技能发展以核心技术为中心,聚焦生产转型;搭建技能平台,且技能平台与岗位平台相结合,以岗位技能精进带动人才结构优化。

针对核心技术,企业投资近300万元,对实训环境进行升级改造。2012公司投资40万筹备建设的“自动化人才培养基地”,主要进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高级工和技师人才的培训,担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角色和任务,承载更多校企合作之学员工程实践教学工作。 2014年起,因应技能人才需求变化,着力打造配合自动化发展之电机技能培养体系及平台。至2016年底, 已建成并升级五大实训平台,分别为“维修电工实训室”、“PLC实训室”、“ Robot机器人实训室”、“ 软件实训室”、“ 焊锡实训室”。 2016年9月,当地政府颁授“吴江区域化企业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称号,担负起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之神圣使命。

制定DSM人才培育方案

在制定具体培训方案时,台达的HR选取了5个厂长,走进工厂与主管进行深度访谈,访谈结果显示,他们对人才的需求并非一致。经过归类整理,HR将其目标学员分为几大类。并对不同级别不同水平的员工应知应会的技能做了界定,比如一个负责设备维护的工程师要能够做自动化设备的保养跟维护工作,同时负责设备的调试以及新设备的发开等,而一个初级技术员可能只需要具备一些配电配线等技能即可。针对不同级别员工的需求,HR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育方案。

台达为DSM人才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共分为3个模块:理论模块、实操模块、评鉴模块,其中理论模块占比为37%,实操模块占比为63%。理论模块,即台达为员工设置的理论课程的学习部分。课程学习分为两大块,包括29门控制类课程与12门机构类课程。在控制类课程中,台达增加了机械手控制、视觉控制、RFID技术原理课程,而在机构类课程中则增加机械定位技术与夹治具设计。在实操模块,学员在实训室中通过实际操作设备来掌握相关技能。在完成课程学习及实操练习之后,台达会对学员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鉴,并授予相应的技能证书。

   

3.jpg

图4. 台达的各类实训室

回顾及盘点

台达会及时对课程及训练项目进行回顾,并根据公司内部资源现状及员工的能力现状适时地进行调整,例如对于调整前,公司就已经具备的能力,仍按照其原有计划继续进行;对于某些公司虽然具备,但却在资源上稍显不足的地方,台达将着重进行丰富并完善;对于那些欠缺的能力部分,台达将从以下2个方面来寻找资源来补足其能力缺口:首先,通过其内部企业大学做相关课程的开发;其次,对于企业大学做不了课程,则寻找外部资源,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而在实操技能方面的调整,台达着重对项目中的所有实验室做了较大的投入以改善实验室的设备条件,同时与中国制造中心之外的工厂,如在斯洛伐克、墨西哥、泰国等地的工厂做技术上的交流。此外,针对其核心技能部分,面向各大高校的学生开展技能大赛。如去年携手教育部相关委员会及自动化学会举办的“第四届台达杯两岸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共有来自台湾、大陆、泰国跟印度的200多所高校报名参赛,其中有80所高校进入决赛。

发展菁英人才

今年,台达将项目的重点放在对菁英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上。菁英人才,指智能工厂的核心人才。一般来说,这类人才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可以支持其做与自动化相关的完整规划。台达对菁英人才的发展以经营管理共识为核心,围绕着管理团队建设、菁英人才发展、个人能力提升三方面开展。按照人才的岗位级别及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为其制定相应的学习发展与行动学习计划。此外,台达还为菁英人才提供特殊的政策支持,如轮调政策、派外学习、代理主管、指派专案等。

HR的角色转型

HR在工厂朝着智能化方向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牵引作用,从对人力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到对新技能需求的挖掘,这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看到HR的身影。实际上,HR自身的工作内容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着改变,除了支持性的工作,HR也在思考着如何朝着smart HR(智能HR)转变。由于工厂的招聘量较大,所以HR正在考虑简化从招聘到新员工入职的流程,同时希望快速掌握员工的基本资料并将之直接录入系统中。如此一来,未来的招聘工作将被大大简化,HR的人力将得到进一步的释放。此外,台达的HR也在探索着实现人力资源解决方案自动化的可能性,其核心目的仍然是尽可能减少人力的使用。所以总体来看,台达的HR一方面会继续面向业务智能化转型的各个节点发挥着其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会不断调适其自身在这个过程中的转型的方向。

您好,欢迎申请加入智享会!期待智享会和您一起成长!

立即申请